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4 年,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汹涌,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 “明日之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闪耀登场。这一年,政策春风频吹,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氢能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发展铺就康庄大道。在技术研发领域,各大企业与科研机构更是你追我赶,一场没有硝烟的 “专利竞赛” 悄然打响,无数创新成果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多点开花,专利成果覆盖全产业链
制氢作为氢能产业的 “排头兵”,在2024年迎来诸多关键专利。比亚迪新获专利聚焦电解槽端板技术,通过巧妙设计端板本体上的加热件与测温件安装结构,让小微型电解槽运行时温度恰到好处,化学反应更充分,制氢效率大幅跃升。
部分制氢专利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离网制氢系统,通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避免制氢设备反复启停,提高制氢设备的使用寿命。
长春绿动氢能科技的 “制氢系统” 专利引入精细的一级、二级气水分离器与节流组件,优化气液混合物处理流程,既保障氢气纯度,又提升生产安全性,恰似为制氢产业注入一剂 “强心针”,助力企业在绿氢赛道疾驰。
三一氢能有限公司的双极板及电解槽技术通过改变PEM电解槽双极板阳极流场局部流通截面积,调节局部流道流阻,从而促进流体纵向传质,降低电解槽传质极化损失,提高电解槽高电密电解性能。
作为氢能利用的 “卡脖子” 难题,储氢专利成果也有重大突破,美光环保科技在固态储氢材料研发上取得专利突破,全新复合材料成功攻克储氢容量低、吸放氢条件苛刻的顽疾,在温和环境下即可高效吸附、释放氢气。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则剑指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发的高性能催化剂令人瞩目。其独特核壳结构,融合非贵金属内核与贵金属外壳,在脱氢过程中展现高活性与稳定性,有效抑制副反应,让有机液体储氢迈向实用化,为大规模、长距离氢储运提供了坚实支撑。
燃料电池作为氢能应用 “心脏”,2024年专利成果斐然。国鸿氢能斩获 “燃料电池快速冷启动系统及车辆” 专利,精妙重构空气子系统管路连接与阀门布局,空压机、中冷器、加湿器协同发力,冷启动时间大幅缩减,功耗显著降低,寒区新能源汽车、备用电源等冬季启动难题迎刃而解,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边界拓展至极寒之地。
同时,其 “燃料电池气体处理系统” 专利实现水汽循环利用新高度。通过汽水分离组件与膨胀机联动,精准回收电堆反应生成水汽,回补加湿环节,既节水又保障电堆湿度环境稳定,提升燃料电池整体效率与耐久性,为重型卡车、公交等长续航场景注入续航 “强心针”,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稳步迈进。
专利竞赛,氢能即将“出圈”
专利驱动下,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技术革新正让氢能成本 “大跳水”。在制氢端,前文提及的比亚迪电解槽端板专利与长春绿动制氢系统专利,双管齐下优化电解水制氢流程,提升转化效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有望使绿氢制取成本在未来三年内降低 30%,进一步缩小与灰氢价差,加速绿氢平价时代到来。
储氢环节,新型固态储氢材料与高性能有机液体储氢催化剂专利成果频出,让储氢容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寿命更长。以车载储氢为例,成本有望从当前每千克数千元降至千元以内,解决燃料电池汽车 “背着高价氢气瓶” 难题,为大规模商业化扫除障碍。
运氢领域,管道输氢、液氢运输专利技术迭代。如新型内衬材料、低温高压阀门专利应用,提升输氢安全性与效率,降低百公里输氢成本超 40%,让氢能在区域间调配自如,产业布局更灵活。
此外,一系列氢能专利成果的成为产业协同 “黏合剂”,串起氢能上下游产业链。上游制氢企业凭借专利技术产出高纯低成本氢气,为下游燃料电池、化工企业提供优质 “原料”;下游企业反馈的应用需求,又促使上游研发更适配的制氢工艺,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专利也为氢能商业化进程注入 “强心剂”。
氢燃料电池汽车专利百花齐放,续航提升、成本下降、加氢便捷性增强,正吸引车企加速布局。相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突破5万辆,加氢站超1000座,氢能公交、物流车穿梭城市,私家车也将开启 “氢动力” 时代。
分布式能源方面,小型化、高效率的 “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专利落地,让家庭、社区成为 “能源生产者”。寒冬供暖、夏日供电,余电上网还能创收,未来 5 年有望走进百万家庭,开启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
工业储能范畴,氢能储能专利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风电、光伏制氢储能,缓冲新能源发电波动,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提供稳定绿氢,减少碳排放同时,保障企业能源供应,预计每年可削减工业碳排放亿吨级,重塑工业能源版图。
前路坎坷,机遇与挑战并行
尽管我国氢能专利成果丰硕,但氢能技术仍有诸多 “硬骨头” 待啃。
燃料电池耐久性仍是 “心腹大患”,当下多数燃料电池运行数千小时后性能便大幅衰退,难以满足商用车、分布式发电等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需求,研发抗腐蚀、抗疲劳电极材料与优化电池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其次,储氢密度提升也遭遇瓶颈,高压气态储氢虽应用广,但受限于容器耐压与安全标准,储氢量难有质的飞跃。液态储氢成本高、能耗大,如何优化制冷、保温技术,降低液化成本是关键,固态储氢尚在产业化初期,材料规模化制备、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优化之路漫漫,距离实用化仍需大量研发投入。
氢能标准的不完善阻碍氢能产业的“疾驰”,比如加氢站方面,加氢站建设标准各地不一,从选址规划、设备选型到安全间距要求千差万别,企业跨区域投资建站时,常陷入 “合规困境”,重复设计、建设成本徒增,延缓加氢网络布局。
2024 年,无疑是氢能专利的 “高光时刻”。海量专利成果如繁星点点,照亮氢能产业前行之路,在技术攻坚、产业重塑、商业拓展等维度全方位赋能。但我们也深知,征途漫漫,挑战犹存。
展望未来,随着研发持续深耕、政策精准护航、国际合作破冰,氢能专利必将持续井喷。这些专利将化作氢能产业发展 “燃料”,驱动氢能深度融入能源体系,重塑能源版图,点亮绿色未来。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
作者:周小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往期回顾
1.20家企业融资超百亿,氢能成为资本“团宠”!
2.事关氢能,国家能源局答复!
3.重磅!两家央、国企发力氢能
4.这家能源巨头暂停绿氢项目!
5.绿色燃料业务“降级”!能源巨头退出制氢项目
END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氢科技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引领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全国6大核心制造基地从研发创新到规模化生产这些基地如何赋能绿氢时代?让我们一探究竟!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链最完整的氢能产业基地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打造“制-储-运-用”一体化闭环自主研发的质子交换膜突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山西省科技厅对《关于“切实加大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全省支持氢能源应用市场的政策”的建议》进行答复,其中指出下一步工作将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速氢能科技成果转化。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827号建议的答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2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储供加用技术研究与交通枢纽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南充成功举行。南充市委书记张冬云说,此次启动的项目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综合效应强,对于南充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拥抱氢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当地时间5月21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2025年世界氢能峰会上,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宣布,其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获得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下称“必维集团”)的可再生氨认证,这意味着远景在赤峰生产的绿色氢氨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绿氨产品。必维集团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液氢储运及氢能发电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晓北教授出席见证。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液氢-氢能发电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氢内燃机低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风氢氢能(湖北)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推进零碳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双方将联合投资建设制氢工厂和氢内燃机发电机组项目,整合风电制氢与氢能应用资源,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京光在京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王志武举行会谈。双方就地区产业发展及绿色能源转型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李京光对王志武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第十二师长期以来对氢能公司的关心和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京光在京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王志武举行会谈。双方就地区产业发展及绿色能源转型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李京光对王志武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第十二师长期以来对氢能公司的关心和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3号建议的答复》。镇海区将利用在氢能交通应用和化工应用上的潜在优势,借助镇海危化品港口码头和镇海港区,积极研究绿氢、绿醇、绿氨替代,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绿色船舶停靠基地、绿色能源贸易基地和重要消纳基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松原项目”)首台电解槽设备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制氢系统车间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此次大型电解槽设备起吊重量50吨,采用超大型履带吊车进行吊装。松原项目公司及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提前制定吊装方案,积极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据湖北省科技厅介绍,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东风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忙碌穿梭。每天,这辆车都要来回跑好几趟,接受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重考验。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总工程师张剑介绍,双极板和膜电极组成一块电池板,数百对电池板“手拉手”组成一个燃料电池电堆。电堆是氢燃料电池
8月27日,爱企查企业信息显示,比亚迪于2024年7月29日申请“车载储氢装置及车辆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载储氢装置及车辆,其中车载储氢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形成存储储氢材料的壳内空间;第一换热结构,用于加热壳体空间内的储氢材料;第二换热结构,用于冷却壳体空间内的储氢材料;其中,第
一、总体要求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组织,已经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两届,累计展商超过1000家,专业观众超过50000人,系列活动超60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持续打造“中国新
长久以来,国内互联网广泛流传着一个说法:“氢能专利被日本垄断,所以中美不愿发展氢能产业,避免给日本打工。”事实果真如此吗?氢能专利的国际竞争情况究竟如何?2023年1月,IEA发布了《Hydrogenpatentsforacleanenergyfuture》(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数据(2001
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交流。本榜单对2020年1月1日至6月26日,全球公开的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入榜前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3个国家、组织或地区,其中中国石化以434件专利
5月9日上午,由广州中新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以下简称“审协广东中心”)、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指导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氢能源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中新知识城审协广东中心多功能厅召开。黄埔区发展改革局、投资促进局等职能部门以及区内氢能
国氢科技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引领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全国6大核心制造基地从研发创新到规模化生产这些基地如何赋能绿氢时代?让我们一探究竟!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链最完整的氢能产业基地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打造“制-储-运-用”一体化闭环自主研发的质子交换膜突破
4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2025〕13号),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中指出,在清洁能源领域,联合突破智能电网、光伏、光热、地热、储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集成利用等关键技术。原文如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山西省科技厅对《关于“切实加大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全省支持氢能源应用市场的政策”的建议》进行答复,其中指出下一步工作将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速氢能科技成果转化。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827号建议的答复
2025年5月24日0时0分,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座超级工程再添绿色动能,标志着镇江市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工作中迈出重要一步。超级工程强健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96.06亿元,整个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韩石化甲烷氢循环利用项目投运,成功将化工片区富余甲烷氢引入炼油片区2号制氢装置,替代部分外购天然气,标志着该公司在炼化一体化资源互供领域取得突破。该项目投运后,2号制氢装置每小时可减少4000标准立方米的外购天然气消耗,显著节省外购天然气成本、大幅提升资源利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2日,北京石油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王顺江,公司副总经理韩祥峰会见国能集团氢能事业部主任、国华投资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玮一行并一同见证签约。会上,王顺江和刘玮互致感谢,分别介绍各自业务发展情况,就进一步加
记者从5月23日在京闭幕的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上获悉,北京市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优化,全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不到60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介绍,北京市大力推动煤炭替代,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与煤炭用量下降形成对比,北京市绿电使
5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的通知。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提到,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中国航发燃机“太行2”纯氢燃气轮机首台机组在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累计运行突破7000小时,第二台机组也已累计运行突破5000小时,标志着2MW级纯氢燃气轮机商业化运行取得成功。氢能作为清洁环保能源,以其零碳排放的特性吸引了各行业的关注,探索氢能燃气轮机技术研究,
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对建设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辅导备案报告发布。辅导备案报告显示,科润新材5月9日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IPO辅导协议,法务和财务中介分别由国浩律师(苏州)事务所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科润集团于2008年在江苏淮安成立,总部位于苏州市吴江开发区,地理区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